生长在农村,从小走的就是野路子,几个小伙伴一起打打闹闹,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,便是整个的童年。但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,有很多和我一般大小的少年,此刻正靠在书桌前,手捧着书,在汲取着知识。我那时觉得,不知者无畏,不读书的人,便也是无所谓了。
若真的需要做一个比较,我感觉自己是对知识更加的匮乏。但是若从客观上讲,那些从小就将时间放置在读书上的人,也失去了很多东西,比如一脉天真的接触自然。读书没有什么不好,但是若是将书看作是一生的旅程,便是大错特错了。
有很多时候,我就会静下来去想,那些作家,没日没夜的伏案执笔,将他们心中的情操和认知,全都写在纸上,有的可能尚未完作,就弃笔不写了,有的坚持到了最后,但是总是心中闷闷,好像没有达到自己初心所念的要求。
暂只说那些可以出版的,若我们读了,他们的日夜辛苦便有了价值,但这些价值都是虚妄。若我们读了,并能够进行思考和琢磨,或是对我们的内心有了一些影响,他们的价值,便是真实。
很长的一段时间,我总是后悔错过了那么多接触书籍的机会,只因当初我没有觉察到书的好。后来,第一次读散文,便觉得文章是可以让人感同身受的。然后,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和作家,真正的觉察到他们的伟大。原来每一个领域,都是一个世界,有的人来此停留,有的人来此栖息,而我愿做后者,若说因由,却有点难。
记得,那年那日,我独自去图书馆,选了一本林清玄的书。读他的书是静的,所有的执念都开始渐退。我喜欢这种感觉,就像是一场恋爱,只静静看着念着、听着想着,那是一种境地,也只有特殊方式才能进入。
我喜欢读书,但我更喜欢写字。
高中三年,虽记忆甚少,但况味十足。我这个人有个习惯,就是不能浪费时间,但是我不知道的是,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发呆和念想中度过的。那时,上晚自习的时候,因为我不喜欢复习,又不能浪费时间,便觉得写些日记却是很好的。此后,往日渐复。
过了很久,日记写了整整一大本,用手去触摸,便觉得那是自己滚烫的光阴。但日记中无疑都是生活中的细瑾小事,若是翻看起来,便觉得每日都很平常。后来就想着写一些见解,然后把细瑾小事拆分,用以感触一些东西。真不知,我的感性思维是不是由此开始的?
看过很多人的文章,都深知,他们已经再写作这条路上走了很多年。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爱好文字的人,愿意去写,却发现连同思想都可能会变得相同,这无疑使我陷入疑惑。当我读了一些文字,体会了一些见解,后来的某天,执笔去写,就可能将这些见解写入文章。这些做法对我有了一些影响,如今我都有一点悔恨。
一个人,可能只会读一本书。这本书,也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包罗万象,而是仅读了这本书,你就拥有开始写作的决心。最好的文字,是自己笔下的,最好的见解,是自己想到的。书写文字,就像是一个记录人生的过程,匆匆往复,毅然决择。
自从进入社会后,才真正的感觉到无措。曾以为读书写字,是一生都必须践行和习惯的爱好,但是没过多久,就被压榨的即将灭亡。
原来,网络文学盛行,毕竟还是文学,但现在,自媒体风靡,文字已经开始泛滥,人们已经很难寻找到那些可以让人静下心看的文字。
想起那些年,手捧着一本书,或在路上、或在床上,人生恰好与一些东西相知相碰,人生恰好忽而美好、忽而悲伤,就像是一个人,在讲述他的历历经过,在阐述他的一生。
“书生”即人生,一个人,一本书,执笔落花方恨晚,枕前灯系始至今。
文:竹风亦浅